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学校家长学校系列讲座之——高中生的家庭教育策略

4月2日晚上,东北师大附中深圳学校家长学校系列讲座之《高中生的家庭教育策略》顺利举办。本场讲座邀请到广东名师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、心理教研员王秋英老师主讲,由心理教研室主任周薇老师主持。


首先,王老师通过实际教育案例引出了指导宗旨: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紧密联系、互相支持。王老师建议家长要经常跟老师沟通,关心孩子在校表现,了解学校的要求,帮助孩子完成任务。


王老师从宏观的角度讲解了高中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的关键点。高中三年是成人的预备期、职业生涯的预备期,此阶段孩子要完成三个人生课题的探索:探索自我、探索社会、探索价值观和人生观。孩子们会思考许多深刻又富有哲理的问题:“我是谁?”——身体和心理的变化、“我从哪里来?”“我要到哪去?”——职业与大学选择、“我的朋友们对我的看法怎么样?”——同伴关系和社会团体、“为什么学习?”——学习的意义、“为什么活着?”“人生的意义”……

在心理学家们称为“疾风骤雨”的中学时期,家长们要如何面对“叛逆”的孩子们?王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三条有效可行的建议:帮助孩子做好生涯规划、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困难、营造好的亲子关系 。


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做规划,王老师结合学生实际案例强调了四个重点:家长要做到意识引导,与孩子达成共识:仅仅学好是不够的;给孩子提供资讯,包括:大学、专业、职业;日常与孩子多做讨论,澄清职业的价值,多方面了解职业;鼓励孩子行动起来,在实际生活中去尝试和体验,不断了解自我;帮助孩子进行模拟报考,寻找自己的位置。

关于每个年级的不同特点,王老师通过实际研究结果讲解了高中三个年级的重点注意事项:高一适应期、高二松懈期、高三备考期。高一年级的学生非常注重自己在学校的人际关系,需要团体的接纳和陪伴,也对于自己的学习成绩较为关注。高二年级的学生度过了高一的适应、还没有迎来高三的紧张,很容易放松下来,懈怠学业。

 关于好的亲子关系,王老师强调了五个关键词:信任、接纳、尊重、示弱和幽默。对于高中孩子对父母的态度的转变——从听话乖巧到冷漠敷衍,家长们经常感到困惑不解,王老师非常理解并给出了建议。不要做“天花板父母”,不要永远强调自己的正确,不去讲大道理,不要做永远正确的父母,要做“地板父母”,无条件地托举和承载自己的孩子,理解和接纳孩子。王老师建议家长们,精心设计每周末的共度时光,巧用生活细节,让孩子感到幸福、美好、舒服和自在,赋予孩子心灵的能量。

讲座期间,家长们认真倾听、感触良多,热情点赞。心理教研室也会持续收集家长们的提问,与王老师保持沟通,为家长们反馈王老师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。


我校非常重视学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,本次讲座旨在促进协同育人,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、助力家庭教育。“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”,我校一直以“家文化”的育人氛围陪伴孩子的成长,也将在教育的路上陪伴家长朋友们,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,成就幸福人生。

撰稿:郭俊圻

审稿:付 桐

编辑:杜邦硕